张道清,字得一,号三峰(1136—1207年),湖北郢州人(今湖北京山人)。从少年时代起,就拜师钻研道教和医术。在京山县长森湾建有“万寿观”,在安陆县牵牛山建有祠。他生前死后得到七个皇帝的17道敕封,被皇帝封为九宫山开道祖。淳熙十四年(1187),张道清辞别京城捧皇上圣旨,在九宫山兴坛设教,建起三宫十二院,使九宫山成为全国五大道教名山之一。他生前被宁宗帝封为“太平护国,真牧真人”。
他1207年7月7日死后,宁宗皇帝亲批遗表,令建宫供奉其尸,亲笔御书“真牧堂”(即现在的真君石殿),并赐张道清的子弟排辈四十字,故称御制道派。他的肉身供奉648年后,连同宫殿毁于太平天国战火。南宋文人谢闻韶写过一篇《张道清传》,对九宫山这位开山道祖有所记述。传说张道清是天上仙子,入世下凡,生于1136年5月20日午时,他母感异梦而生,一岁就能说会道,聪颖灵秀,儿时就不吃劳酒或数天不食,有时入山半月不回家。有次家人入山找他,大吃一惊,只见他卧在岩下,一只猛虎如同家畜一般贴服卧在他身边,长大后,他能以道术济人,但都不知其师。天上玉帝托梦给他,告诉他九宫山是“星应斗牛,界接衡庐,逢兴则止,遇九而居”的仙境。1174年,他出游江东龙虎山,谒拜天师,结识道友皇甫坦,后与皇甫坦于1183年(淳熙十四)拜见李道。游临安京城时,得到李道之女李妃的推荐,医好了齐安郡主病疾,得到东宫太子赵扩赏识。孝宗皇帝赞叹“真神哉”!他医好国母之疾,一时名声大振,达官贵人,纷纷前来结交,孝宗对他宠赐甚厚,但他不受。东宫亲书“真牧”二字,镂牙牌赐他,并常常召见,又亲书“长森湾”三字相赐。而他厌倦京城的应酬繁杂生活,决心寻山开创道业。
1184年他离开京城,沿途水陆之民,峰涌而至,向他求救病疾,他只好投符于井,让祈祷者饮之,沿路宣传,都是香迎花送。他在家乡长森湾办了三年道观后,又云游九江。1186年在长林湾带徒杨宗华创建“玉帝殿”,他悟到玉旨,历览山川之胜,到四川、湖南、江西、湖北寻找仙山传道。这年,他初入通山,踏遍境内诸山峰岭,后由郑保引进九宫,只因荒无人烟,不得不离返“长森湾”。次年,张道清游匡庐,过九江,路遇一位仙翁告他“我辈遁迹九宫,远来参选,愿早往,为名山宗主”。张道清联想玉帝托梦,“遇九而居”,今遇仙辈。于是,他由阳新入通山直上九宫,山下的猎人郑保为他引路,当夜露宿在一天门伏虎岩下的“仙人床”上。到了九宫山顶的凤凰岭,寻到了陶姚所建的平壶遗址。只见赤蛇盘地,如山之龙神,山顶平川,清泉汩汩,三峰五岭,耸然环列,龙潭晕映,真是仙山神阁!他即标定子午,投符于龙塘,确定在这里开辟道场,披荆斩棘,结茆?为栖息之所,他遣其徒杨宗华打前站,自己下山募款建玉帝殿。是玉帝托梦召他来此仙山,因此他首奉玉帝为祈祷之所。朝拜者日渐见多,1190----1192年,他扩建宫殿,易“?”为“观”。改“真牧茆?”为“钦天观”。此期间,光宗临御,齐安郡主又病,玺书宣召,而他正忙于初辟道场,命师徒王宗成赴京治愈母之疾。这几天,九宫山和张真君声闻日远,“江之东西,湖之南北,两淮、襄汉庶士,不远千里,感转乞灵,登山朝贺”。他先后收徒14人。1195年,宁宗(赵扩)即位,他大力支持张道清开创道业,决心把九宫山建成江南香火胜地。招集烟霞之侣,在山上大兴土木,不几年就盖起气势非凡的宫殿群。有三清殿、玉帝殿、三宫殿、五岳殿、三王殿、龙神殿、混元阁、九皇阁、佑圣堂、天师堂、天光堂、道统堂、真宫堂(奉真武亦奉道陵)、以及钟楼、鼓楼、方丈等,金碧辉煌,丹青相映,使九宫成为仙山胜景。
1199年,宁宗帝派朝庭大臣来九宫建罗天大醮,为宁宗祈永年(永寿),召他师徒王宗成赴京,赐真群为“真牧真人”,赐王宗成为“宁国护圣先生”。令内务府绘真牧像,并御笔赞之:“睡则无梦,觉则无忧。心非是用,气与神游。消遥物外,于我何求?!”1204年(嘉泰甲子)敕建“钦天瑞庆宫”,并亲书朱金匾额,改“观”为“宫”。接着宁宗帝又亲书“飞天XX宝藏”、“神应”等字,并拔出营建“轮藏之款”,御书《天童》等经。慈明皇后亲书《三清小千》等经书镇宫。共藏《经》五千余卷。还赐有法服、象筒等道物宝物,红极一时之盛。次年,他的师徒宗华到京按师传道术,为宁宗显对,宁宗赐他“灵宝大师”号,加封张道清“太平护国,真牧真人”。
1205年,宁宗命朝庭文臣国子司业易祓作“钦天瑞庆宫碑文”,由宝文阁直学士黄由书写,丞相陈自强篆额,但文字早年失传。这位南朝得道仙子不仅道术灵通,而且气功浑厚。
1206年,他从九宫回长森湾省亲,正遇金兵入侵京西,长森正当要道,羽众奔逃,而张道清端坐堂上,乱兵拽之,终拉不动,金兵弯弓环射,但箭羽尽落。金兵气恨不矣,即举火焚祠,但烟火自熄,众兵惊讶“这是南朝得道仙子,不可冒犯”,叩头离去。
1207年7月7日(开禧三年),他在长森湾坐化。临死这天,他对众徒说:“生死一昼夜要,出入一乾坤。备元元八十三化身,安能久为坐客?吾今归矣。洞然八荒,了无挂碍。尔等各守戒行,循规积功,以扶教法,以扳君亲!得道法者,各尽实力。”最后索笔留言:“幻质尘劳,方度六纪,悯一切情,如渴赴水-----” 写毕,端坐而蜕。宁宗帝御批其遗表后,饬令迎尸至九宫山立堂崇奉,在瑞庆宫后建石室专奉腊尸。从此,张道清在九宫山肉身成神。同年7月,宁宗封张道清为“太平护国真牧真人。”
1210年(嘉定三年),宁宗又御书“真牧堂”三字,并镂碑以赐。
1234年,南宋理宗赵昀,覃恩加封张道清为“太平护国,真牧普应真人。”
1257年(宝佑五宫山神龙为“敷泽候”。张道清门徒十四人,皆受封赐。
1318年(延佑五年),元仁宗特加张道清为“太平护国真牧妙应晋兴宏道真君。”